• 1
  • 2

重庆好人马成万 蒋坤菊

发布时间:2018-06-04 11:15   访问量:


 一、人物简介
  马成万,男,1964年6月生,龙集镇老店子社区4队农民。
  蒋坤菊,女,1973年1月生,龙集镇老店子社区4队农民。
  二、事迹概述
  先天性残疾人马成万和蒋坤菊组成家庭,夫妻俩恩爱和睦,吃苦耐劳抚养两个孩子。面对“出身不由已”的现实,他们不因残疾而自卑,努力与命运抗争。
  三、详细内容
  “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
  26年前,在龙集镇老店子社区马家大院,一对先天性残疾人马成万和蒋坤菊,婚事简办组成了一个特殊家庭。在过去的沧桑岁月中,这对残疾夫妻俩恩爱和睦,吃苦耐劳抚养两个孩子撑起一个家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面对“出身不由已”的现实,马成万和蒋坤菊不因残疾而自卑,努力与命运抗争,他们说“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
  勤劳是兴家的根本
  马成万年届53岁,驼背、身材较矮小。虽然没有什么特长,可头脑却很灵光。凭借勤劳的双手,将自家4口人的几亩承包地,加租种邻居部分土地,一年下来,收获稻谷、玉米等粮食2000多公斤。除满足全家人的口粮外,杂粮、余粮加青饲料还喂出了三四头肉猪和种猪,并卖百余头小猪崽。
  此外,他平时看见适合自己,能挣钱的事都去做。如走乡串户为老百姓的种猪配送种源,农忙时节又用机动三轮车帮助没有劳力的乡亲们运送一些饲料、肥料等农产品。
  妻子蒋坤菊是先天性手足麻痹症2级肢体残疾,起居、行走都不方便。但为了这个家,她仍以顽强的毅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如绩麻线、编制滕椅的事,还喂一些鸡、鸭、鹅小家禽。
  自出嫁至今二十多年只回过几次娘家。老人理解女儿的处境和苦衷,还时常拿一些钱、粮、物帮助家用,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立志改变“出身不由已”的人生命运
  邻居朱友林说“这对患难夫妻多年来不怕吃苦,靠勤劳的双手撑起一个家,比有些好手好脚的正常人都能干,不容易哟”。是的,这个评价一点不夸张。但当初也有人预言过:这对残疾人恐怕是一辈子的苦命,要致富难哪!而马成万夫妇就不信这个“命”。
  那些年家境困难,有一次给孩子交书学费,跑遍附近大院子连借100块钱都未果。他们在心里暗下决心,立志改变“出身不由已”的残疾人生命运。所以夫妻俩平时从不等靠要,努力种庄稼、喂猪、编滕椅、绩麻线等积攒起来的钱,加上政府的民政救助,九年前就拆修新建了7间砖混结构的楼房。生活不仅有改善,近年还添置了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等。
  据社区干部介绍,全社区已经脫贫致富摘掉吃低保帽子的典型户就有马成万。而他这户还是唯一的拥有两个残疾人的农户。其最大特点是:他们不以残疾人而自卑,靠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要做生活强者”的执着精神,勇敢战胜生活中的挑战,通过勤劳的双手努力打拼,终于有了脫贫致富的结果。同时也给乡亲们做出了残疾人有志气有能力致富的学习榜样。
  “再苦不能苦娃儿”
  马成万和蒋坤菊婚后生育的两个儿子,体貌端正、聪明伶俐、讨人喜欢。为了让孩子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夫妇俩平时省吃俭用甚至很少上街买过小菜、肉食等。
  “生活不求好吃饱就行,只要把娃儿供养出来就好了,再苦不能苦娃儿。”
  他们夫妻俩正是抱着这个信念和愿望无论经济再困难,也要保证了孩子的正常生活和读书费用。

  大儿子马仁强,从小感受到残疾父母做事的艰难,10岁开始就在稻田里深一脚浅一脚帮助父亲秋收打谷子。读书期间,生活上从不乱花钱,在校食堂就餐多数是买便宜的饭菜吃。现职高毕业己在外地找到了就业岗位。他虽然工资不高,除去基本生活费外,几乎都把钱寄回了家。还经常在电话中安慰双亲说:“爸妈,您们放心,我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工作,多挣钱报答父母。”小儿子有理想有抱负,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学习一直很刻苦,他勤奋的目标是圆大学梦。
  目睹两个“直笋子”孩子的成长和追求,夫妇俩内心感到由衷的欣慰,自已几十年坚持“要做生活强者”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看到了苦尽甘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