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怀国:让孝老爱亲传统美德永相传
发布时间:2019-04-28 17:56 访问量:
“中国好人”田昌银30年如一日照顾五保老人的事迹在社会中广为流传。2016年,田昌银去世,他的儿子田怀国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继续照顾老人直至老人生命的最后一刻。如今,站在“田昌银”孝善讲堂上,田怀国呼吁更多的人,怀抱一颗感恩、善良、乐于助人的心,关爱老人,做孝老爱亲的典范。日前,双河街道白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座无虚席。在当天开展的“田昌银”孝善讲堂上,田昌银的儿子田怀国讲述父亲生前的故事,身体力行呼吁带动更多的人一起行动起来,让孝老爱亲传统美德永相传。
30年义务照顾五保老人
提到双河街道白玉社区九组村民田昌银、曾万群夫妇,30年如一日把一位和自己无亲无故的五保老人接到家里像亲生母亲一样,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和赡养,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
五保老人叫陈安全,因为原来她家里的房子很破旧,经常喊田昌银去给她修补,到后来眼看着房子要垮了,再加上陈安全老人眼睛也不方便,于是在1987年,田昌银便将陈安全接到了自己家,和他们一起生活。
除了每天端茶递水、换洗衣服、洗脸洗脚,有了好吃的,也要让陈安全老人先吃。因为眼睛有残疾,身体也不太好,陈安全有时候闹情绪,还会对田昌银夫妻发发脾气。夫妻俩不但不生气,还尽量想办法让老人开心,全心全意照顾好老人。
有一天晚上,陈安全老人不小心在门前摔了一跤,右手腕疼痛不已。当时已经68岁的田昌银二话没说,立即背起老人便出了门,摸黑赶路送到了两公里以外的益民厂医院。两公里的山路,白天最多几十分钟就到了,怕再次摔到老人,田昌银硬是仅靠着月光和一把不太亮的电筒,走了两个多小时把老人送到医院进行治疗,直至康复。
接力传承孝爱美德
“父母的这一善举,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田怀国回忆,看着父母日渐苍老,2013年,他毅然放弃重庆的工作回到荣昌,一来照顾父母,二来可以帮助照顾陈安全老人。
2016年,田昌银去世,田怀国便接过父亲的接力棒,与母亲一起照顾陈安全老人的生活起居。
“人老了,难免生病。每到这种时候,都是怀国把老人背上背下,去拿药输液。”曾万群回忆。
在照顾陈安全老人的两年多时间里,50多岁的儿子没有一丝怨言,除了照顾苗木外,就是围着家里的两位老人打转:老人们想吃什么,他总是上街第一时间买回家;老人们吃的东西要松软,他总是按照他们的口味做菜;陈安全看不见东西,他就当她的“手杖”,带着她到门口坐坐;老人生病无法下床,他就把饭菜端到床前喂给老人吃……直至今年2月,陈安全老人生命的最后一刻。
田昌银夫妇及田怀国的事迹在乡亲们中被传为佳话。为纪念田昌银这位孝老爱亲的典范,将这种精神和文明家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田昌银”孝善讲堂,讲孝老爱亲、讲文明家风、讲志愿精神。而田怀国便是这一讲堂的主讲人,讲述父亲与陈安全之间不是母子,却胜似母子的真挚感情。
“父亲给我做出了榜样,我只是做了父亲没有做完的事。希望用我父亲的事迹和我自己的亲身示范,教育我的子女懂得感恩,孝敬长辈。”田怀国的话简单而有力。
田怀国介绍,目前社会老龄化严重,他希望通过讲述父亲生前的细小事迹,能警醒和带动更多的人懂得感恩,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让孝老爱亲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们心里扎根、开花结果。
记者手记:
孝老爱亲,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识。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爱亲者不敢恶于人”,古训为我们揭示了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如果我们所有人能从对自家长辈的孝敬,拓展为面向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懂感恩、知回报,我相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将更加具有凝聚力,社会将更加和谐美满。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广大市民一起行动起来,传承好孝老爱亲美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