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勤劳养虾敲开“致富门”

发布时间:2019-07-15 15:53   访问量:


铜鼓镇刘骥村8社村民邓太春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凭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精神,奋战在脱贫增收路上。在国家扶贫政策支持下,他立足自身实际,刻苦学习小龙虾养殖技术,通过发展生态养殖产业增收致富,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养虾能人。

7719f3c0-270f-4ee2-a2d2-ce991d4fbfea.png

c5fc4982-31d6-40b2-b7f4-ac5bb1b9bd5c.png

政府帮扶 顺利脱贫“摘帽”

这段时间,邓太春心里总是美滋滋的。经过前期的精心管护,现在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可以从虾田里打捞15公斤左右小龙虾到市场上销售,一次就有400—500元的收入,这对于改善他家的生活质量帮助很大。

“虾养好了,家里有了稳定收入,心里肯定舒坦嘛。”邓太春说。

邓太春告诉记者,以前为了给妻子治病,花费很大,导致家庭贫困。后来,在政府的关心帮扶下,妻子的身体逐渐康复,孩子也在外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家里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顺利脱贫“摘帽”。

“以前家里的居住条件很差,政府为我们补助了3.5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区法院又为我们提供砖、河沙、水泥等建房所需材料。现在住进新房子,感觉安全、舒心多了,真的非常感谢党的政策和政府部门的帮助。”邓太春说。

通过政府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邓太春一家顺利脱贫,但邓太春并没有“等、靠、要”的思想,他决定: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让家人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

勤学实干 生态养虾效益显

“我们村里有一个规模化的养虾基地,平时的养殖效益很不错,所以我决定学习技术,跟着他们通过发展养虾来增加收入。”邓太春说。

在获得妻子的支持后,邓太春立即着手发展养虾产业的准备工作。

“首先就是学习技术。”邓太春清楚地知道,要发展产业,技术最重要。他多次到村民的养虾基地去参观学习,向基地的养虾技术工人请教管护技术,逐步熟悉了小龙虾养殖基地的管理流程。

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他还同步进行田块整理工作,邀请专业人士对养虾田块的打造进行指导,确保田块整理能够达到养虾的要求。

今年年初,邓太春投入了1万多元的本钱,把3亩地养虾田整理好后,开始投放虾苗。

邓太春告诉记者,他现在是属于边学边干的阶段,只能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养殖管理技术水平。为了保障自家的小龙虾产业能够得到健康有序发展,他采取的是鱼虾混养模式。

“我在虾田里按比例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草鱼和鲢鱼,平时不给虾田投放饲料,只是投放些青草进去,鱼吃草,鱼粪供虾生长,这样一来,龙虾不仅长得快,而且不易得病,达到生态循环养殖的效果。”邓太春说。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管护,从5月中旬开始,邓太春的小龙虾开始对外销售,目前,已经打捞了8批次,每次可以打捞15公斤左右,产品直接卖给村里的养虾基地。“现在小龙虾的售价在30元/公斤左右,我已经收入了4000多元,预计一年可以挣到2万多元。”邓太春说。

科学谋划 做强产业、造福一方

养虾产业获利,更加坚定了邓太春做大做强这一特色产业的信心。他还准备在管理好现有虾田的基础上,扩大养殖面积。目前,他扩大养虾规模所需的田块已经完成了整理,近期就可以投入使用。

“我计划把规模做大以后,可以和餐馆、酒店直接对接联系,采取订单养殖的模式,这样小龙虾的销路就没有问题了。”邓太春说。

当了解到邓太春扩建养虾基地的资金存在困难这一情况后,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帮助邓太春顺利申请到5万元的小额无息扶贫贷款,支持他把养虾产业做大做强,在周边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村民们夯实内生动力,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政府、村干部这么支持我,我一定要把产业发展好,按时把贷款还清,诚信做人、诚信办事。在逐步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同时,把养虾技术宣传推广出去,带动乡亲们发展小龙虾产业增收致富奔小康。”邓太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