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元宵
发布时间:2019-02-19 15:42 访问量:
元宵
正月十五的晚上叫元宵节,古代称为上元,元宵节就是上元的晚上,含有本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元宵宫廷张灯的盛况。
张灯庆祝始于唐朝,这是佛教徒从西方传来的习俗。唐朝诗人苏味道曾作诗《正月十五夜》,描写当时灯烛通明的热闹场面: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赏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元宵灯节更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陈列的灯彩也越来越华巧,花样也越来越繁多。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而且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活动也更为民间化,更具民族特色。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除了张灯,正月十五还有个习俗: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虽然各地汤圆风味不同,但作为团圆的象征却是一致的。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元宵灯会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古时,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在过节时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而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欧阳修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而现在,今朝不同往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过年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有的家庭选择外出旅游,部分人对过年也越来越淡漠,索性就呆在家里,他们对过年的热情还不及某些西方节日。对此,我认为春节是任何节日都代表不了的,春节以及中国的其他节日都是中国历史长久遗留下来的结晶,我们应该去尊重这些节日,更应当去守护和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