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药行——不忘济世初心,壮大百年基业
发布时间:2019-07-22 15:55 访问量:
石家药行原名永生药行,成立于清朝末年,主要经营中药材,迄今传承已有六代。历经百年风雨,药行一直秉持诚信经营,保证药品质优价廉,做到了生财有道、为民惠民。作为“荣昌老字号”,该药行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不忘济世初心 壮大百年基业
吃尽战火纷扰苦 渴望吃上“安稳饭”
20世纪30年代末,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制造了惨绝人寰的“重庆大轰炸”。长达5年半的狂轰乱炸,让重庆生灵涂炭。数十年基业不忍荒废,永生药行搬离了重庆主城。
荣昌东大街的一间青瓦房,面积不大,尚可生存,永生药行在这里安了家。战火纷飞的年月,药物是稀缺品。药行一开张,便供不应求。“卖药是为了治病救人,绝不能发‘战争财’。”祖辈们的话不绝于耳,永生药行进货再艰难,也坚持不涨价。由于价格实惠,质量过硬,该药行的名声大噪,很快在荣昌站稳了脚跟。
当时,荣昌家家生活困苦。永生药行请来医生免费把脉问诊,只收药费,让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药。
虽然生意可以为继,但当时永生药行的经营者们最渴望的还是生活安定。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年战火平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响彻荣昌大街小巷,永生药行也随即更名为石家药行。
1953年,全国范围内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石家药行立即站出来支持“公私合营”,成为荣昌行业内拥护社会主义建设的“排头兵”。“父亲真是发自内心的拥护党的领导,支持社会主义建设。”如今的石家药行负责人石世学回忆,当时其父亲石国仁将家里的药柜、药材等倾囊捐出。
自此,石家药行包括石国仁在内的经营者们成为了药材公司的职工,并有定息分红,吃上了“安稳饭”。
改革开放甜头足 重树百年“老字号”
1978年,改革开放的东风迎面吹来。在药材公司工作了20多年的石国仁,却和公司打起了“官司”。“父亲想单干,公司却不让步。”石世学说。双方互不让步,竟“闹”上《四川日报》。
在媒体的影响下,石国仁打赢了“官司”,成立了东风国药店,成为荣昌第一个“独立门户”的药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1992年药店恢复“老字号”,再次更名为石家药行,且生意越做越好。
历经百年风雨,如今的石家药行已鲜有历史痕迹,仅剩下一条3.4米长的雕花长凳摆放在店内,能够印证沧桑。这条长凳在“公私合营”时,被药行捐给了“公家”,改革开放后又被领了回来,成为百年“老字号”的重要证物。
“诚信经营、质优价廉是百年传承的根基。”石世学介绍。药行之所以要领回这条已年逾百年的长凳,是为了让告诫后人要不忘初心,生财有道。
如今,来石家药行抓药的客人每天都在300人以上,药材的年销量达30吨。“不光是重庆人,四川泸州、隆昌等地人也专程跑过来。”石世学介绍。
代代传承再发展 奋力逐梦“新时代”
石世学已年逾60岁,他这一辈已逐步退居二线,将药行交给了年轻人。“现在家族里有4个晚辈在药行工作。”石世学介绍。其女儿石艳是执业药师,负责中药调剂,儿子石裕华主要负责进货和销售。
在年轻人看来,药行需要在不忘初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扩大规模。”石裕华认为,如果药行一直秉承“薄利多销”,就必须增设店面,以荣昌为中心向外辐射。
值得一提的是,石家药行的“香料”年销量超过10吨。“我们的‘香料包’这两年是越卖越好。”石世学介绍。近年来,随着“荣昌卤鹅”品牌的打造,药行秘制的“香料包”成了紧俏货。“我们‘香料包’能够做出来荣昌味道,不仅在本地受欢迎,许多外地人也慕名而来。”石世学说。
以前,石家药行销售香料主要靠顾客自取。石裕华参与经营后,搭上了“互联网”,将香料卖到了全国各地。“现在荣昌的营商环境、物流环境等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香料的效益提升了一大截。”石裕华拿出一份来自西藏的订单,开心地说,“我希望经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药行的生意能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