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法律武器” 为弱势群体“代言” ——记“岗位学雷锋示范点”区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时间:2020-04-22 17:28 访问量:
有这样一群常年奔走在法治路上的法律援助工作者,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区,用专业知识提供无偿服务,以援助之手架起法律桥梁,以新时期雷锋精神发挥职能作用,让弱势群体知法懂法、共享法治阳光。
他们,就是区法律援助中心的“法援人”。在我区日前命名的5个“岗位学雷锋示范点”名单上,区法律援助中心位列其中。
送法进企业
“伸援手”赢得好口碑
区法律援助中心的职能职责,顾名思义是无偿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辩护、代理等法律服务。一直以来,该中心坚持以雷锋精神为引领,在新形势下积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尤其对贫、残、老、少、农民工、妇女等社会群体频开绿灯。
“我的土地租金,已经很多年没收到了,不知道能不能请你们帮帮忙?”3月上旬,一名80多岁的老爷爷颤巍巍地走进中心,小心翼翼地询问坐守服务台的律师。
原来,他的土地从2015年流转后,仅收到1年的租金,没文化、不懂法让这位朝枚之年的老人不知所措。当天,他刚好路过中心,便抱着试试的态度进门询问。
中心了解情况后,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立即着手上门服务,安排工作人员于3月16日带着法律援助申请书登门拜访,一次性将所需资料收集妥当,并在1天时间内完成“申请—审批—指派”工作。当前,老人的案子已经立案,正处于调解中。
雷厉风行,是中心一贯的办事风格。
“我们对老、少、残等特殊群体开设绿色通道,以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优先受理、指派。除了快,我们还要求高质量办理,全力以赴维护好群众利益。”该中心主任罗琳介绍。
2019年,该中心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520件,同比增长30.4%;办结1284件,同比增长34.9%;挽回损失共计1598.07万元,同比增长46.6%。
“多亏了法律援助中心,让我们90多人拿到了血汗钱。”“这么快顺利结案,及时解决了我家的赡养问题。”“谢谢中心调解,化解了双方多年的矛盾。”……
常言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伴随长长卷宗而来的,是群众发自内心的感慨,也是对中心最质朴的褒奖。
指导市民使用电子触摸设备
“全覆盖”扩大受益面
4月13日,记者走进区法律援助中心服务大厅,看见法律援助服务指南的展板立在门口,援助事项、申请流程、应提交的材料一目了然。一旁的便民书架上,各类资料摆放整齐,厅内还配备有电子触摸屏、智能机器人,以规范接待来访、解答咨询等工作。
不过记者发现,当天走进大厅咨询的市民屈指可数。“这是因为我们覆盖面大,群众可以就近寻求法律援助,不用大老远跑到中心来。”罗琳解释道。
当前,我区已建立了以该中心为终端和核心,32个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基础,152个村(社区)法律援助点为补充的网格,并明确各援助工作站、援助点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服务范围全覆盖,宣传力度也持续加大。
3月18日,古昌镇组织开展知识宣传活动,律师罗冲抱着一摞厚厚的宣传单赶到场镇,向居民普及劳动合同法等内容。
“不是每个人都懂法,因此,我们利用所有平台、节点、专项行动,主动出击,把法送出去。”罗冲说。
按照《法律援助条例》《重庆市法律援助条例》《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区法律援助中心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简化法律援助审查程序,借助公共法律服务体系、“12348重庆法网”延伸法律援助触角,让群众就近或足不出户就能获得法律帮助。
2019年,该中心借助线上线下融合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共解答法律咨询5609件。
“惠民生”力度再提升
今年,区法律援助中心将严格执行法律援助事项、经济困难标准,针对农民、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未成年人、军人军属等特殊人群,突出劳动报酬、土地流转、交通事故、工伤等纠纷易发多发领域,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加大法律援助力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记者从《2020年法律援助中心工作要点》上了解到,该中心将继续推行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和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落实刑事法律援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看守所定期通报情况、协调解决问题。
强化值班律师业务培训,健全刑事诉讼法律援助与法律帮助衔接机制,全面落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代理权、帮助权。用好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综合运用案件集体研究、庭审旁听考评、征求办案机关意见等措施,推进回访受援人、案件评查全覆盖。
加强援助律师业务培训,提高援助律师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探索建立补贴与质量挂钩机制,用好案件评查、案件评估结果,促进提高案件办理质量。
“雷锋精神是时刻帮助人民、雪中送炭。我们将以获得‘岗位学雷锋示范点’为契机,做好各项援助工作,让更多困难群众唾手可得‘法律武器’,不断巩固法治建设成果,构建和谐社会。”罗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