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我的脱贫故事】仁义镇永灵村冯生权—— “庄稼汉”变身养殖户 脱贫路上甩开步

发布时间:2020-09-14 16:32   访问量:


荣昌新闻网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莹璐 通讯员 于 琴)在仁义镇永灵村脱贫户冯生权家门口,郁郁葱葱的山林之中,每天都能看见一群活泼的鸡鸭在觅食、嬉戏。

冯生权正在喂鸡

“上个月我的5只羊卖了4800元,最近上街又买了20只鸡仔,准备继续搞养殖。”记者日前到冯生权家探访时,他正在剁草给鸡鸭准备食料,逢人便忍不住报喜。

“以前我家的日子可艰难了,能混个‘肚儿圆’就不错了。”冯生权回忆道。

原来,冯生权的妻子蒋思芳因患肾病,不能劳作,儿子儿媳挣钱不多,全靠他种植洋芋、红薯、包谷“三大坨”填补家用。2011年时,家里又多了个幼小的孙儿,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

2014年,冯生权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帮扶干部的开导下,冯生权逐渐振作起来。

“这个家需要我,我不能靠着墙根晒太阳。”自知是家里的顶梁支柱,冯生权开始思索如何发展养殖产业,摆脱家庭的困境。

查看兔子生长情况

养猪、养羊、养鸡鸭、养鸽子……虽然当时已年近60岁,但冯生权鼓足了干劲,养殖的畜禽种类越来越多,数量也步步攀升,为了生态养殖,他还种了稻谷、玉米作饲料。

“在养殖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打个电话他们就会过来帮我解决问题。”冯生权指着墙上张贴的养殖技术指导员联系卡说,“大家的帮扶,让我从中学到很多养殖技术,这些年几乎没亏损过。”

信心十足让冯生权在养殖路上越走越远,从最初一年养一批畜禽到一年养两批,数量从一年几十只到几百只,增收路子越走越宽,收入也不断增多,终于在2015年成功脱贫摘帽。

谈及脱贫,冯生权表示“肯钻肯干”是法宝。

记者与他妻子聊天得知,平日里,冯生权不在地里就在林子里忙碌,黑黝的皮肤在阳光下显得亮铮铮。记者探访当天,他也是伴着朝霞起身下床,煮饲料、喂鸡鸭,再戴上草帽、光着脚丫到地里刨土施肥……直到中午,才汗流浃背回到屋里休息。

“我身体不好,家里的农活全是他一个人干,皮肤一天比一天黑,叫他休息就是不肯。”蒋思芳埋怨着,满眼尽是心疼。

功夫不负有心人。日子好转在一家人眼里是有目共睹,今年下半年,他家预计可售卖2头肥猪、300余只鸡鸭,还有若干鸽子、兔和羊,增收3万元不在话下。

眼看着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冯生权变得越来越勤奋。

“搞农业必须全面发展,种植是基础,庄稼种好了,养殖才不缺饲料。”冯生权说。如今,有着多年养殖经验的他不仅不断壮大养殖产业,还常常化身“老师”,为街坊四邻讲解技术,昔日贫困户不仅摇身一变成了战“贫”先进典型,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让村民们羡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