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规模打造 做精业态 催生动力 玉久村在乡村振兴路上跑出“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0-11-30 15:42   访问量:


荣昌新闻网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魏 霞) 一场促进乡村产业复兴、传承本土文化、创新共建发展的乡村复兴论坛·荣昌峰会,于本月上旬成功举办。经过一场场“接地气、巴蜀味、烟火气、文艺范”的乡建盛会,荣隆镇玉久村正在悄然改变——由民宿品牌隐居乡里打造的“久宿”如火如荼建设起来。

日前,记者走进玉久村,就该村民宿院落打造等进行探访。


学生参观吕玉久纪念馆

民宿院落加紧建设

“轰隆轰隆……”当天上午,在玉久村燕山脚一处民宿建设现场,挖掘机轰隆作响,满载土石的翻斗车在工地上来回穿梭,工人们紧张作业,现场有条不紊。

在半山腰,另一座民宿已初具雏形,进入装修阶段。远远眺望,独具特色的坡地式建筑依山就势,能让人远离城市的喧嚣,藏身青山绿水间。

“这是10个‘久宿’民宿院落之一,目前整体框架已经完成,进入硬装阶段,争取明年5月1日投用,为游客带来全新的入住体验。”该村村委会主任刘志英说。

“久宿”是民宿品牌隐居乡里在玉久村打造的民宿院落,涵盖10座院落。项目运营延续“在地化运营与共生模式”理念,将派驻专业管理团队长期驻村,培训村妇成为乡村管家,对玉久村的农副产品做轻型研发升级,利用三产的休闲度假旅游产业,缓解一产的农产品以及乡村闲置劳动力、农产升级等产业融合问题,为传统农家乐的转型升级带来新思路。

“所有民宿院落坚持简约化设计,把更多体验和风景留给自然去呈现。”刘志英介绍,“我们会利用好这次峰会碰撞出的智慧和力量,把民宿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大着力点,打造成玉久村的一张靓丽名片。”

会场变身接待中心

“快看,好大一个玻璃房。”

“哇,这房子像‘飞碟’一样,好酷!”

…………

当天,荣隆中心小学部分学生在参观中,对八角井附近这座田园牧歌分会场发出感叹。会场入口铺设宽敞大气,直通八角井、英雄路、燕山等地,仿佛玉久村的脉络,与每一处景观紧密相连。

这座分会场,将改造成一座集会议培训、农特产品展销、休闲咖啡于一体的平台,以延续峰会带来的效应。

“建成投用后,将切实提高当地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刘志英表示。

记者了解到,借此次民宿和接待中心的打造,玉久村还将对整村进行规划设计,打造集红色旅游、乡村展览、民宿、参观等业态功能的联合体。通过对玉久村精心设计、精细打磨,做优环境、做精业态、做好服务,让人们回归乡土、回忆乡音、回味乡愁,把“旅游路”变成乡亲的“致富路”、乡村的“振兴路”。

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玉久村一隅

乡村复兴论坛为玉久村带来的,除了“大家”的变化,也有“小家”的焕然一新。

村民吕晓玲家挨着玉久村便民服务中心,这些年利用堂屋经营小卖部,论坛举办后,她将小卖部提档升级为小超市。

“现在来吕玉久纪念馆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特别是论坛举办后,让玉久村名声大噪,我要跟上节奏,将货摊提档升级。”吕晓玲说。

干净整洁的货架、亮堂大气的灯饰、标准规范的收银区……记者看到,吕晓玲超市区域有50平方米,经营日化用品、烟酒副食等,同时还为村民提供话费充值、代收快递、车票代买等便民生活服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下一步超市还将向电商物流、产业咨询、乡村旅游导览等综合服务延伸,力争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吕晓玲说。

乡村复兴论坛,还激活了集体的力量。

“我们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发展果树种植、养殖生态鱼虾,通过‘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户土地不集中、难以规模化发展产业的问题。”刘秀英介绍。除了能拿到土地流转、分红收益这两笔钱,村民还能通过在基地务工获得收入,实现家门口增收。

刘秀英表示,论坛举办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该村将在规划引领、规模打造、规范管理上做文章,在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整体提升上下功夫,把乡村激活,让村民由“要我做”变“我要做”,共同绘就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乡村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