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十年如一日,她让伯父晚年安稳——记荣昌“最美家庭”李盛荣家庭

发布时间:2021-02-23 16:38   访问量:


李盛荣清洗红薯

家人开心合影


重庆荣昌客户端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曹让均 通讯员 陈 丽)铜鼓镇万福桥社区5组村民龙在兴老人无儿无女,当地镇村干部曾多次动员其到镇上的敬老院生活,都被他婉拒了。问其原因,老人自豪地说,“侄儿媳妇李盛荣待自己就像亲生父亲一样好,我舍不得离开这暖暖的一家人。”

常年坚持 叔伯每天吃上蒸蛋

2月20日,早上7点半,李盛荣便开始忙活起来,煮红薯、热洗脸水、做早餐……尽管已经64岁,但李盛荣干起活来仍然很麻利。

“我丈夫已经去世了,儿子儿媳在成都工作。”李盛荣说,她平时除了在家里照顾90岁的婆婆彭素轩,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84岁的叔伯龙在兴身上。

“叔伯的身体要稍微差一些,所以每天早上给他蒸两个蛋,蒸蛋比煮蛋更容易消化。”李盛荣说。

“你为啥对你丈夫的叔伯这么好呢?”面对记者的问题,李盛荣坦言,在她幼年时,母亲体弱多病,加上家庭贫困,她不得不过早扛起与年龄不相符的生活重担。与丈夫成婚后,生活仍然过得很艰辛。就在一家人最困难的时候,叔伯龙在兴伸出了援助之手。

“以前种秧田的时候,叔伯看到我力气小,还来帮我种秧田,让我很感动,平时又帮我们一家人做这做那。现在他老了,该让我来照顾他了,做人要懂得报恩嘛。”李盛荣动情地说。

“这10余年来,不论春夏秋冬,我这个侄儿媳妇每天早上都要蒸两个蛋给我吃,把我的身体养得好好的,不然我哪里活得到84岁哟!”龙在兴说。

主动担责 细致照料暖人心

由于龙在兴老人无儿无女,又没有到敬老院生活,因此每年都需要他的照看人到镇政府民政办签订照看协议。李盛荣的丈夫在世时,一直是丈夫前去签字确认。去年3月丈夫离世后,李盛荣毫不犹豫地扛起了这份责任。

“以前是我丈夫承担这个责任,现在由我继续扛起来,以后,这个接力棒将继续传给我的儿子儿媳,直到婆婆和叔伯百年归寿。”李盛荣说。

为了做好照顾两位老人的“主业”,李盛荣非常注重细节。

“基本上每天早上一起来,我都会先到两个房间去看一下,和老人交流几句。”李盛荣说,毕竟婆婆和叔伯年事已高,为了随时掌握老人的身体状况,必须要更细心和谨慎一些。

一到冬天,李盛荣每天早晨都会给叔伯准备两个烤火炉,方便老人取暖御寒;洗脸水、洗澡水事先掌握好温度后,她再送到老人身边;在吃饭方面,李盛荣每顿都会考虑到两位老人的喜好,做上好几个菜;为了让婆婆、叔伯睡得舒服,李盛荣每个月都要把两位老人的床单、棉被等床上用品清洗更换一次……

“我不要她洗,她每次都是等我一出门,就把被套这些拿来洗了,等我回家的时候,东西都已经洗好晾晒起来了,几十年都是这样。”婆婆彭素轩称赞到。

从不顶嘴 一家人和和气气

李盛荣说,她和婆婆、叔伯生活在一起,氛围很融洽,但也免不了会遇到一些烦心事。尤其是叔伯龙在兴年龄大了以后听力不好,跟他交流时,需要贴在他耳边大声说话,老人才听得清楚。

“有一次,米饭煮得有点糊了,其实我跟叔伯说的是‘重新煮’,他耳背没有听清楚,以为是让他将就吃,叔伯当时就不高兴了。”发现不对劲后,李盛荣立马给老人道歉,并大声把自己的意思再说了一次。听懂了李盛荣的话,龙在兴像个小孩一样抿着嘴笑了。

“她从来不跟我们‘顶嘴’,只要我们不高兴了,都是她主动‘认错’,所以一家人总是和和气气的。”龙在兴说。

李盛荣“不顶嘴”的态度,不仅让叔伯和婆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给儿子儿媳树立了榜样。如今,尽管儿子儿媳在外地工作,也深深牵挂着奶奶、叔公和母亲。

“除了逢年过节回家看望长辈,平时不论工作多忙,儿子儿媳都会给我们打电话嘘寒问暖,还给我们寄各种补品和吃的东西,一家人都觉得很暖心。”李盛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