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村助振兴 巾帼逐梦在田野
——记市三八红旗手张玲玲
发布时间:2021-03-17 11:36 访问量:
张玲玲(右)在大米包装袋上喷印日期
张玲玲(右)传授村民如何采摘草莓
荣昌新闻网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何文杰)在清江镇竹林村有这样一位妇女,她用8年时间扎根于农村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发展水稻、草莓,吸纳当地留守妇女、困难妇女,带领她们学技术、办电商,走上致富路。她就是重庆市三八红旗手、久丰水稻股份合作社负责人张玲玲。
回乡发展产业 帮助妇女就业
“这个包装袋的米要装紧点。”3月11日,在久丰水稻股份合作社仓库内,一位30多岁的妇女正带着工人包装大米,她一边熟悉地将大米装好塑封,一边耐心指导身边的工人。
干练、精明,这是初见张玲玲的第一印象。得知自己获评重庆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张玲玲乐呵呵地说,“能够帮助到大家,看着他们过得开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就觉得值了。”
“回到农村,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回忆当初返乡创业的经历,张玲玲没有一丝悔意。
2012年,张玲玲放弃了原本收入可观的副食生意,回到老家承包土地,进行规模化水稻和农副产品种植。在招揽工人的过程中,她留意到村里许多妇女都有种植经验,同时也有许多闲暇时间,于是她开始将招工的方向转向这些留守和困难妇女。后来,张玲玲还组建了一支妇女先锋队,免费为她们传授种植技术,并提供工作岗位。
“多亏加入先锋队,让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也能有活干、有钱挣。”提到这支队伍,一旁干活的员工石含英,话语里满是感激,“在合作社工作,一个月可以挣将近2000元,还能照看家里,一举两得。”
除石含英外,合作社还有40多名50岁左右的女性员工,张玲玲都免费为她们传授种植技术,让他们学有所用,实现“在门口就业、在家里挣钱”的愿望。
破解发展瓶颈 在电商中求生存
几年下来,张玲玲的水稻种得越来越好,但她却认为,只发展水稻过于单一。经过多番市场调研,张玲玲从2015年开始,陆续流转土地,用于发展草莓、火龙果等特色作物。经过几年发展,她的水果和水稻已呈现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张玲玲想在水果种植方面实现更大作为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期而至,打了她一个措手不及。
“水果不易储存,必须及时销售,否则将带来巨大损失。”疫情初期,基地的100亩草莓正好进入采摘旺季,但销售渠道却变窄,张玲玲每天只能忍痛倒掉坏掉的草莓。
“倒掉的都是钱呢!”“之前做的活都白费了!”面对工人们的抱怨,张玲玲觉得不能这样坐以待毙,便开始利用微信朋友圈进行求助。
转机出现在一个朋友的留言中:你可以做微商。
朋友的意见一下提醒了张玲玲。她立即牵头开通了“清江集”线上销售平台,走线上订购的路子,不仅将草莓、大米等配送到全区各小区,还帮助合作社成员以及周边养殖户,代售蔬菜、鸡蛋等10000余斤。
勇担社会责任 助力疫情防控
“我是个农民,能够帮助到别人是我最大的快乐。”这是张玲玲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疫情初期,张玲玲不仅帮助周边农户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还时刻牵挂着我区坚守在战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作为荣昌的一份子,我也应该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她说。
2020年大年初二,在接到清江镇妇联“为疫情防控贡献巾帼力量”的号召后,张玲玲立即组织合作社成员,为战斗在一线的值班人员送去生活物资。
进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后,为保证农产品供应,张玲玲立即号召大家复工复产。但在这个特殊时期,许多社员还心存顾虑,不愿上岗,张玲玲便挨家挨户劝说,“复工复产的前提,当然是先保证大家的安全。”为此,张玲玲一家一家跑、一个一个动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她的带领下,20余名社员第一时间复工,始终坚守在生产线上,助力荣昌菜品、水果、大米供应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