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建党100年·荣昌100事】吕玉久:生命铸丰碑 青山留忠魂

发布时间:2021-03-17 11:43   访问量:


荣昌新闻网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谭兴旺 实习生 刘承伶)“他到部队后不久,与战友们畅谈人生理想时说:我最大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做一个让家人和亲人都感到骄傲的好士兵……”

3月12日,在荣隆镇燕山脚下的一个小院落里,大家正在聆听区新时代党史传承志愿者讲述一位志愿军英烈的故事。70年前,这位英雄从这里离开家乡,入朝参战,却再也没有回来,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2岁——他的名字叫吕玉久。

跨越国界 生死守护

1931年9月,吕玉久出生在四川省荣昌县油菜乡凉风村(现重庆市荣昌区荣隆镇玉久村)一个贫苦家庭。1951年,吕玉久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志愿军第63军187师担架营3连战士。

在朝鲜战场上,吕玉久常不顾个人安危抢救受伤战友。这个贫苦家庭出身的战士,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几乎不给自己空闲的时间,一有空就和搭档张明禄练速度,随时准备以最快速度将受伤的战友抬下火线接受救治。

1953年4月21日上午,美军飞机在朝鲜北部的黄海道平泉郡境内的金刚山上投下燃烧弹。顿时,几个山头燃起了熊熊大火,烟雾冲天。山上,部队粮仓和朝鲜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接到灭火的命令后,吕玉久和张明禄二话没说,立即上山救火,哪里火大,就到哪里去,全然不顾已经一天一夜没休息了。

一处山头上,两人发现四名朝鲜妇女被困在火海无法动弹。吕玉久和张明禄先后两次冲进火海,将四人抢救了出来。此时,他们的脸已被熏黑,头发也被烤焦,但他们却不管不顾,立即往下一处着火点跑去。

下午两点多钟,好不容易扑灭的一处山谷里,又冒起了黑烟。吕玉久发现情况后,来不及招呼更多战友,便又飞奔了过去。张明禄也紧跟其后。当吕玉久和张明禄赶到着火点时,大火已经蔓延开来,四名朝鲜妇女已被大火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

吕玉久和张明禄两人没有犹豫,一前一后冲了进去,一人背一个、拉一个,将被困妇女带到了安全地带。此时,两人已经体力透支。但当发现火海里还有人后,两人又再次冲了进去……

这一次,他们没能再出来。

英烈精神 世代相传

吕玉久和张明禄的事迹,感动了整个朝鲜。

1953年5月4日,当地朝鲜人民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

被救的八位朝鲜妇女,组成“吕玉久、张明禄生产突击队”;

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和朝鲜人民政府共同在朝鲜黄海道平泉郡境内的金刚山上,为两人竖立纪念碑……

按照吕玉久生前愿望,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认他为共产党员,追记特等功,授予“二级爱民模范”称号。

吕玉久的光荣事迹传回国内、传回家乡,在广大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不久,他所在的村正式更名为“玉久村”。

2019年,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吕玉久纪念馆在玉久村落成,成为荣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纪念馆建成后,已有4000余人次到此缅怀英烈,接受红色教育。

“吕玉久烈士舍己救人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这种在血与火的锻造中凝练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我们青年一代要传承好红色基因,用实干实绩来告慰烈士英灵。”正在纪念馆里接受红色教育的一名大学生说。

英雄故里 生机勃发

1954年3月,吕玉久烈士的母亲,将被救朝鲜妇女转送的水稻种,播撒在家门前的土地里。“这些稻种是中朝友谊的象征,也蕴含了父亲的梦想。”吕玉久的儿子吕林学说,“解放前,家里十分贫困,能够让家人衣食无忧,一直是父亲的愿望。”

时过境迁,烈士的愿望,早已实现。

十几年前,荣昌国家高新区荣隆园落户玉久村。如今,园区已入驻企业50家,2020年总产值达60亿元。玉久村近400名村民在园区企业就业,实现上班、顾家两不误。

燕山上,百香果长势正旺。青山绿水间,一座座民宿正在修建……

“在服务好园区企业、让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同时,我们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走农旅融合的路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玉久村一定会产业更兴、生态更美、农民更富。”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志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