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好人刘冬
发布时间:2021-08-19 17:30 访问量:
一、人物简介
刘冬,女,1994.09,2017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本科学士学历,原为荣昌区直升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现为荣昌区直升镇人民政府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从2017年至今,组织参与了20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带动群众近千人。
二、事迹概述
2017年6月,大学毕业的刘冬回到了家乡,应聘了当地政府的公益性岗位,放弃了外地优越待遇的外企工作,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从2017年至今,组织参与了20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带动群众近千人。后期还通过小额扶贫贷款创起业,不仅成功脱贫,为广大贫困群众做出了榜样,解决了20余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三、详细内容
无磨难,不人生。在刘冬一岁多的时候父亲因伤残疾,导致半身不遂,失去了劳动能力;六岁那年,母亲便离开了她和瘫痪在床的父亲,从此她和父亲相依为命。虽然年纪小,但是从小刘冬就懂得要担当。从那个时候开始,刘冬成为了一个“小大人”,不仅要开始学习做饭、照顾自己,还要担当起妈妈曾今的角色。要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要做家务。周围邻居们在觉得一个六岁的小女孩竟然如此坚强时,十分的不可思议。同时,大家也都十分心疼她。在其他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欢时,她却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但是刘冬却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虽然日子过得贫苦,可至少有父爱,她仍然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在刘冬心里,一心只想着快快长大,努力读书,以后给爸爸一个好的生活。
可是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不公,十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永远的离开了刘冬。离开前,父亲含着泪告诉她要坚强、要靠自己。但是,十岁的一个小女孩,唯一的支柱都没有了,怎么靠自己啊?成为孤儿的刘冬,后来和年老体弱,收入甚微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而她第一次感到无助,最爱的爸爸再也不会回来,妈妈也不知道在何方。她不知道自己以后的人生会是怎么样?可能辍学、打工、早早地嫁人生孩子,又或者是误入歧途,总之,对她来说有无数种不好的可能性。
之后,刘冬的生活进入了黑暗期,读初中时,爷爷也因病去世,奶奶身体也时好时坏,面对这样的打击和窘境,刘冬明白,此时此刻能帮助她的只有自己。所以她重新振作了起来,努力学习,认真对待生活,努力爱着身边的人。她告诉自己,不管生活带给自己多少磨难,都要把这一切看作是鞭策、是考验。她明白,挫折应该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无畏。只有自己更好更坚强的长大,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无付出,不收获。从小刘冬就被父亲教育着要自强,明白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小学,初中,高中她的成绩都始终名列前茅,每年都会高高兴兴地捧着奖状回家,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高中毕业后,她申请了无息助学贷款进入了大学校园。到了大学她也在不断地激励自己上进,综合成绩优异。每年都得到学校的奖学金,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每天积极向上地学习和生活。她知道,在缤纷多彩的大学校园里她不应该自卑,每个人的青春都需要奋斗,她也不例外。 “别人和我比家庭,我和别人比明天。”这句话一直激励着她奋斗,她不敢停止脚步,她要用未来证明自己。贫穷,虽然让她承受比同龄人更多的磨难与艰辛,但同时也让她更加坚强,她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努力让自己坚强地活着,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过好大学生活,过好人生。就这样,大学四年在充实当中过来了,她自己也没有想到,一个孤儿、一个贫困户,竟然能上大学而且顺利毕业!
有了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有了知识的充实,刘冬阳光、积极、正能量。因为一直以来,她都不断的鼓励我要自信、坚强、靠自己改变命运。大学毕业后,刘冬回到镇上的公益岗位进行工作,还成为了一名志愿者。那时起,她终于能自食其力,赡养奶奶,于是她主动申请了脱贫,不再享受各种资助。
无奋斗,不青春。回到镇上工作之后,刘冬明白,自己的蜕变离不开党和政府,还有所有好心人的帮助,他们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她很大的帮助,更是在精神上给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而自己能回报他们的最好办法就是变得更加优秀,并且去帮助更多像当年的她一样需要帮助的人。于是她借助“扶贫小额信贷”,创起了业,开起一家米线店。
从取名字、选店铺、铺面设计到最后店面正式成型,中间有无数个细节让人崩溃,刘冬感觉自己经历了人生当中最繁琐的一段时间。可是当干净整洁的店铺呈现在她的眼前时,慢慢的,她似乎加理解了那句老话:船到桥头自然直。当然,当你还没靠岸的时候一定要努力地划,不然你连桥都看不到。由于对工作的不舍,刘冬选择了一边工作一边经营店铺。白天的时候,忙着工作;晚上的时候就到店里帮忙。端盘子、洗碗、煮米线、嗓子发炎、发高烧都还是要招呼客人......店里的活,一样都没少干。有一次,在打扫卫生时,不小心被刚熬好的鸡油给烫伤了,大冬天,把手臂露出来放在水龙头下一直冲,烫伤的痛和刺骨的冷让刘冬更加坚定了要把店做好的决心。终于,店里的生意慢慢稳定了下来。从第一家店、到第二家、第三家,截止目前,一共有了5家分店。刘冬笑了,她想,这算是奔上了小康吧。
现在,刘冬的身份多样:政府的工作人员、创业青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她在外人看来,现在的她已经打了翻身仗,甚至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但是她明白,她需要做的还不够。
刘冬想,既然成功创了业,那就利用自己的资源,将各个环节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于是,她发布招聘信息,了解并联系到有就业需求和就业困难的群众,为他们提供工作的机会,解决了20余位贫困群众的就业难题;同时鼓励、带动联系了10余名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大学生进行创业。此外,以自身店铺为载体,帮助贫困户销售农家鸡、鸡蛋等农产品,据统计,自创业以来,刘冬成功帮助贫困户销售农家鸡2万余只、鸡蛋3万余枚,有效帮助了部分贫困群众自身销售困难的问题。
同时,刘冬还利用自己志愿者身份,组织参与了20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其中包括人居环境整治、关爱老人、红色宣传、扶贫宣讲等各类活动,带动了近千民群众。在脱贫攻坚战中,她积极开展宣讲,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大家努力奋斗,凭借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帽”。每次去宣讲她都会笑着去跟别人讲她过去悲伤的经历,希望可以鼓舞到更多的人。她说,讲述我自己的故事,并不是想展示我过去的苦,更多的是想用现在的甜来实实在在的证明党的扶贫政策给贫困人民带来的惠泽。她真正想要表达的是:脱贫奔小康,绝不仅仅是党和政府与扶贫干部们的事。要想幸福关键在于爸爸说的那句“靠自己”。
在她看来,现在国家的政策如同教育子女一般,在于言传身教,新时代的我们,尤其是在政策扶持下成长起来的人,会比别人更加心存感激。她坚信。爱心是会传递的,她渴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服务更多像过去的她一样需要帮助的人,打造属于自己的奋斗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