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球场就是他的家,扫扫擦擦十七载
时间:2025-09-29 点击:8
清晨六点,城市还未完全苏醒,但城区海棠大道体育馆的室外篮球场已迎来熟悉的身影。87岁的谢济华握着扫帚,弯腰清扫落叶和积水。汗水顺着他黝黑的脸颊滑落,浸润着脚下这片他倾注了十七年心血的场地。谢济华曾是仁义中学的体育教师,篮球是他一辈子的热爱。2008年,他家对面建起了这个篮球场,他高兴极了一一终于有了打球的好地方。可没过多久,他发现球场有个“毛病”-一雨后积水打滑,不少人在这里运动摔倒受伤。秉持着志愿者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于是,他拿起扫帚,开始义务清扫,没想到这一扫,就是十七年。无论寒冬酷暑,谢济华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带上扫帚、抹布,直奔球场。他清扫得很仔细,不光要扫净地面,还要擦座椅、检查设施。发现篮筐松动、螺丝脱落,他就回家拿来扳手、钳子等工具修好。十七年来,他用坏了40多把扫帚、30多块抹布,球场的每一寸地面,都留下过他的脚印。这种不计回报、默默付出的坚持,正是志愿者精神最真实的写照。今年4...
成为光,照亮他人!
时间:2025-02-19 点击:269
袁滋润,男,汉族,1995年10月出生,现任重庆市荣昌区知灯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他专注公共事业,参与志愿服务15年,社会工作9年,秉持“关怀生命 助人自助”信念,立足岗位,发挥专长,积极参与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县域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他创办荣昌区知灯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荣昌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服务人群遍及孤残儿童、空巢老人、失足少年、特病患者,是一名为弱势困难群体增能赋权的青年社工。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标兵、重庆市最美志愿者、重庆市优秀慈善志愿者等20余项荣誉。一、从乡土情怀到公益初心:一盏灯的萌芽“爷爷常说,帮人就是帮己,手里的光能照多远,心就能暖多少人。”袁滋润至今记得,幼时跟在爷爷身后,看他为乡邻书写楹联、救治牲畜的背影。爷爷房间的灯常亮到深夜,微弱的光晕里,一颗助人的种子悄然埋进少年心中。中学时,袁滋润是学生会主席,常带着同学去光荣院探望老红军。一次,一位独居的老...
杨光明:扎根天常村小 坚守教育初心
时间:2024-11-25 点击:135
“全国优秀教师”杨光明。华龙网记者 曹建 摄在荣昌区广顺街道天常村小这不大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教师,一支粉笔,二字信念,三尺讲台,四季坚守,为孩子们贡献着自己全部的力量,他就是杨光明,从毕业第一天执教就在广顺街道天常村小,他已经在这里坚守了32年。村小中坚守“教育初心”1992年7月,杨光明毕业成为荣昌区广顺街道天常村小的一名普通教师。上班第一天,杨光明充满喜悦地骑着自行车,沿着铁路路基迎风而行,满怀期待地想象着自己未来上课的学校。可越骑越忐忑,他骑了十公里还没有到学校,之后更是有一段泥泞小路只能推着车步行,到达广顺天常村小,他难掩失落,学校只有几间泥瓦房,没有通电,也没有住宿。听着老教师的介绍,时间就到了中午,学校没有午饭,他只得买了一点花生,就着开水对付了一顿。和同期毕业的朋友所去的学校相比,天常村小办学条件极其欠缺。学校老师想走的,一个个都走了。亲戚朋友劝杨光明也走,他摇摇头,留了下来。之...
接受婆婆、丈夫临终两次托付,用48年时间持续兑现照顾大伯哥的承诺。
时间:2024-11-13 点击:179
张先友(右)帮哥哥擦手“答应了婆婆和丈夫,再难我也要坚持下去。”今年72岁的张先友,手拿碗勺坐在大伯哥雷桂亨的病床前,一边给哥哥喂饭,一边眼神坚定的说道。临危受命 婆婆临终首次托付1976年的一个深夜,张先友和丈夫雷水亨守在婆婆床前,婆婆因病卧床已有1个星期,已不能正常说话,仅一息尚存,每天仅靠媳妇张先友喂稀饭延续生命。突然,婆婆精神抖擞告诉张先友夫妇自己想要起身,夫妻俩连忙扶起老人靠在床边,婆婆用手指了指一旁的哥哥雷桂亨,然后对夫妻俩说道:“你哥哥从小命苦,是我没把他带好,又得了精神病,我知道你们两个也不容易,3个孩子又小,但是希望你念在兄弟的情分上,等我走后,你们能够代我照顾他”。面对婆婆的请求,张先友夫妻俩心中充满了矛盾,毕竟自己家庭也不富裕,还有3个孩子嗷嗷待哺,可看到母亲恳请的眼神,张先友站起身来握住婆婆的双手,满眼泪花地说道:“妈妈您放心,只要我们有一口吃的,就有哥哥一口吃的,我们一...
她用自强不息绘就闪亮青春
时间:2024-08-02 点击:188
林夏在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实验平台做高效液相的实验林夏,女,25岁,中共党员,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在读博士研究生。1999年出生于重庆市荣昌区盘龙镇合靖村的一个特别贫困的特殊家庭,父亲患有脑癌、糖尿病,母亲患有胃癌,姐姐为智力残疾,家中仅靠父母务农为生。面对与生俱来的困苦,她在逆境中奋发,在艰难中自强。她小小年纪挑起家庭重担,带着重病父母辗转求医;勤勉刻苦,以优异成绩保送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2021级直博研究生;突患重病,却乐观积极,用坚强与微笑面对病魔;饱受疾病折磨,仍笃志深耕学业,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中医药学术论文,她用自强不息绘就闪亮青春。曾获得“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成都中医药大学荣誉学士、学习优秀奖”等20项奖励,申请授权专利2项,获得了“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一等奖等7个国家级、省级奖项。
七旬好弟媳悉心照料患病大伯哥48载
时间:2024-04-16 点击:248
“答应了婆婆和丈夫,再难我也要坚持下去。”今年72岁的张先友,手拿碗勺坐在大伯哥雷桂亨的病床前,一边给哥哥喂饭,一边眼神坚定的说道。临危受命 婆婆临终首次托付1976年的一个深夜,张先友和丈夫雷水亨守在婆婆床前,婆婆因病卧床已有1个星期,已不能正常说话,仅一息尚存,每天仅靠媳妇张先友喂稀饭延续生命。突然,婆婆精神抖擞告诉张先友夫妇自己想要起身,夫妻俩连忙扶起老人靠在床边,婆婆用手指了指一旁的哥哥雷桂亨,然后对夫妻俩说道:“你哥哥从小命苦,是我没把他带好,又得了精神病,我知道你们两个也不容易,3个孩子又小,但是希望你念在兄弟的情分上,等我走后,你们能够代我照顾他”。面对婆婆的请求,张先友夫妻俩心中充满了矛盾,毕竟自己家庭也不富裕,还有3个孩子嗷嗷待哺,可看到母亲恳请的眼神,张先友站起身来握住婆婆的双手,满眼泪花地说道:“妈妈您放心,只要我们有一口吃的,就有哥哥一口吃的,我们一定代您把哥哥照顾好.......
荣昌区举行2023年度“榜样在身边”发布仪式暨现场交流活动
时间:2024-04-08 点击:283
为进一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3月5日,荣昌区以“学习身边榜样 凝聚奋进力量”为主题开展“榜样在身边”发布暨现场交流活动,倡导全区各单位和市民学习榜样、崇尚榜样、争做榜样,共同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耀棠城的良好氛围。现场发布的“榜样在身边”,分为道德模范、荣昌好人、文明家庭及五星级志愿者。他们之中,有心怀群众,做社区群众最信赖的守护者的张维绅;退而不休,3年来调解纠纷110余起的邓万虎;十年真情守护,将留守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的易思航;奋不顾身,托举落水群众的张成君;坚持志愿服务20年,累计捐款捐物合计十万余元的邓明华……这些榜样的感人故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活动现场通过视频短片、人物访谈、故事讲述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榜样们身上平凡而感人的故事。“其实志愿者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们可以做的东西很多。”十个孩子的爱心...
2023年荣昌区“道德模范、荣昌好人、文明家庭”候选人公示
时间:2024-01-26 点击:386
为进一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开展了2023年荣昌区“道德模范、荣昌好人、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由各镇街各单位向区文明办推荐申报,经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团区委、区妇联、区总工会、区人社局、区融媒体中心等单位集中评审及实地考察,形成荣昌区2023年“道德模范、荣昌好人、荣昌区文明家庭”候选人名单,现将名单及简要事迹予以公示(详情见附件),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如有意见和建议,可在公示期间通过电话或者电子邮件向区文明办反映。 一、公示期 2024年1月26日—2月1日 二、受理地点及电话 受理地点:荣昌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荣昌区行政中心A643室) 联系方式:61471257(区文明办)电子邮箱:rcqwmb633@163.com三、公示要求1.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以书面、署名形式反映。2.反映人必须用真实姓名,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真实、具体、敢于负责。不允许...
“身边好人”做客微访谈,以身边事引领身边人
时间:2023-12-25 点击:272
由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主办,仁义镇承办的“好人在身边”微访谈示范活动,日前在仁义镇中心小学举行。2023年第二季度重庆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蒋远清、2023年荣昌见义勇为道德模范邓显中、敬业奉献道德模范邓开友等“身边好人”做客微访谈,畅谈人生故事,向广大居民传递温暖真情,凝聚榜样力量。活动在开场节目《仁义礼智信》的表演中拉开帷幕。该节目以传统儒家文化为主题,通过时空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仁义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仁尚义的民风。随后,蒋远清、邓显中、邓开友等“身边好人”轮番登台,以播放短片、面对面交流、歌曲传唱等形式,与居民共话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以身边事引领身边人,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营造学典型、做典型、争做重庆好人的文明氛围。仁义镇党委书记薛小军表示,“身边好人”微访谈是为了致敬广大勇于担当作为、甘于奉献服务的身边好人,并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效仿这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