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国容家庭——孝老爱亲促家风和谐 勤劳实干筑幸福之家
时间:2022-01-06 点击:350
荣昌新闻网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向虹霖)“今天中午您想吃点啥?”在远觉镇狮子桥村任国容家中,只见屋子收拾得干净整洁,儿媳妇任国容一边帮着婆婆黄良芬梳头,一边聊着家常。孙女为奶奶梳头“这些年辛苦我儿媳了,里里外外的事都要做,也从来不会跟我发脾气,周围的人都说我福气好。”谈起儿媳妇任国容,婆婆黄良芬满意地竖起大拇指,眼里都是肯定。几年前,黄良芬的丈夫去世,4个子女有的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已经在外地安家。“平时就婆婆一个人,逢年过节我们才有机会回来,老人确实有些孤单。”任国容说,“而且她年纪也大了,身体不太好,我始终不放心,最后决定回家照顾她。”对于妻子的选择,丈夫非常感动,只要有时间,他就往家里跑,帮着做点活。有了儿媳妇任国容的陪伴,老人也有了安慰。“以前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只有那天家里才最热闹,孩子们才能都回来看看我老婆子,现在有了国容陪着,家里也有了人气了,晚上睡觉都踏实很多。”说着黄良芬眼睛里...
【文明家庭】邓元珠家庭——宽容谦让树榜样 邻里互助热心肠
时间:2021-12-30 点击:231
荣昌新闻网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新莲 通讯员 窦 艳)和美家庭德润无声。他们是身边孝老爱亲的模范、是勤俭持家的好儿子好媳妇、是子女言传身教的好榜样,30余年的平凡事、点滴情,诠释着文明家庭的深刻内涵。每当提起清流镇永兴寺村5组邓元珠的家庭,大家就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邓元珠与妻子樊自秀一起挂香肠近日,记者来到邓元珠家,干净整洁的院坝、热情好客的夫妻、嘘寒问暖的话语,眼前的一幕幕都流露出这个家庭平淡却又真切的幸福。今年57岁的邓元珠与妻子樊自秀于1985年喜结连理,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多年来,为挣钱补贴家用,邓元珠先后在贵州、山西、广东等地务工,樊自秀便担负起照顾老小、操持家务的责任,夫妻二人靠勤劳的双手经营着幸福的小家庭。尽管常年在外,邓元珠心里时常挂念着妻子,看到好看的衣服、鞋子,会给妻子认真挑选寄回老家;每年农忙时节,无论多远,邓元珠也会赶回家帮着干农活。在邓元珠看来,家是一个放松的地方,夫妻之间...
【文明家庭】刘亮家庭——互敬互爱小家温馨 守护乡邻大家和谐
时间:2021-12-29 点击:260
刘亮一家三口荣昌新闻网(融媒体中心记者 蒋坤红)12月15日正午,暖阳正好,清升镇漫水桥村4组刘亮夫妇,肩挎装满生活用品及衣物的布包,小心翼翼将母亲李仕琼搀扶下车。见住院半个月的奶奶终于回家,刘亮的3岁女儿欢天喜地迎了上去,嘴里奶声奶气嘟囔着“奶奶”,乖巧地学着爸爸妈妈的模样搀奶奶回家。“等妈休息好后你再给她打针,我去准备午饭。”安顿好老人,刘亮的妻子小跑进厨房,为正在锅边忙碌的父亲打下手,给母亲烹饪专属调理美食。半小时后,备药、挽袖、取针、消毒……刘亮动作麻利、操作熟练地为母亲注射胰岛素。今年11月下旬,66岁的李仕琼再次做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由于年龄原因,同时患“三高”及糖尿病的她,需一日三餐前注射胰岛素辅助治疗。针对“回家康复期无人注射”问题,刘亮担起责任,请护士传授要领和经验,成为母亲的专职注射“服务员”。午饭后,一家人沐浴阳光,落座院坝。邻里见李仕琼出院回家,纷纷聚拢来关心询问身体情况...
刘成高家庭——用孝心“穿针引线” 编织幸福之家
时间:2021-12-22 点击:330
刘成高喂母亲吃橘子荣昌新闻网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廖国颖)在古昌镇昌盛社区,只要一提起刘成高一家人,街坊四邻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们用真诚、善良和孝心换来家庭的美满幸福,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家庭的深刻内涵。“妈,您喜欢吃橘子,我给您剥,橘子象征着吉祥,希望您幸福长寿。”12月16日,刘成高的母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他细致地将橘子剥开,一瓣瓣地喂到母亲嘴里。听着儿子的话语,母亲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刘成高的母亲今年虽已95岁,但在刘成高的照料下,精神矍铄、红光满面。“在我们家,孝道排在第一位。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孝敬老人是我们应该做的。”刘成高说,他的四个兄弟姐妹,因身体状况或工作情况,无法在身边照料母亲。于是,母亲饮食起居的担子就落在他和妻子郭世礼的身上,对此,夫妻二人从不抱怨,尽心尽力孝敬老人,用孝心“穿针引线”,组成了一个和睦友爱的大家庭。2018年3月,刘成高母亲意外摔倒,致使腿骨骨折住院...
【文明家庭】龙必刚家庭——有爱才有家 有德才有福
时间:2021-12-16 点击:319
龙必刚夫妇带着孙女体验农活荣昌新闻网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侯星宇 通讯员 沈 桃)12月13日,午饭后,直升镇燕儿村村民龙必刚与妻子夏兴素、父亲龙定远围坐在茶几前,摆起了“热腾腾”的龙门阵。一旁的孙女在院坝里跑来跑去,与小狗欢快地打闹着,快乐与幸福的气息弥漫在这个家里。这样的场景,在龙必刚家时常上演。提及获得“荣昌区文明家庭”的称号,龙必刚淡淡一笑,他说:“生活就是细水长流,有爱才有家,有德才有福。”龙必刚和妻子夏兴素通过相亲认识,两人于1987年踏进婚姻的“殿堂”。结婚30多年来,两人从未“红过脸”。“有商有量、相互理解是最好的磨合剂。”龙必刚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婚姻幸福的奥秘。前些年,夫妻俩在外地打工。一次午饭后,两人与往常一样准备午休,但夏兴素的肚子突然开始胀痛,呼吸困难,一旁的龙必刚立即从床上翻起身来,着急火燎地穿着拖鞋跑出去找医生。“这件事,让我看出了老龙对我的上心。”回忆往事,夏兴素脸上绽放着幸...
【文明家庭】张大魁家庭——润物细无声 家风代代传
时间:2021-12-15 点击:224
张大魁和妻子照顾母亲起居荣昌新闻网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 丹 通讯员 冯 娟)12月10日,天刚蒙蒙亮,荣隆镇新民社区2组居民张大魁和妻子郭宗琼就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郭宗琼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来到隔壁房间,帮年迈的婆婆穿衣、梳头、洗脸,张大魁则从冰箱里拿出食材,准备一家人的早饭……“我俩结婚40多年,家里不管大事小事都一起商量、一起承担。”张大魁说。在生活中互相关心,在工作中相互支持,夫妻二人用各自的爱共同构建起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也成为乡邻眼中的模范夫妻。郭宗琼是新民社区4组小组长,大到房屋拆迁、疫情防控,小到邻里纠纷、家长里短,哪里都能看见她的身影。“你们有什么困难,找我就行!”郭宗琼总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并用实际行动为邻里和睦、社区和谐默默奉献,赢得当地群众的信赖和称赞。去年2月,新民社区一居民因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同乘一部电梯遂在家隔离,郭宗琼主动请缨,轮流在隔离对象家外全天候蹲点服务,保障柴米...
【文明家庭】刘艺春家庭——用爱构建幸福港湾
时间:2021-12-09 点击:351
荣昌新闻网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丽丹)刘艺春是观胜镇党政办基层公务员,也是一名警嫂,今年,她又多了一个身份——“准妈妈”。结婚到现在,她和丈夫唐成林在生活中相知相伴、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用爱共同建造了一个温馨、向上的家庭。作为一名警嫂,刘艺春特别能理解当警察的难处。一年下来,丈夫唐成林几乎没有完整的周末,越是节假日,越抽不开身,每逢万家灯火亲人团聚之时,他却常常在加班,对此,刘艺春早已习以为常。唐成林为刘艺春夹菜今年3月,唐成林被抽调到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办,忙的时候,夫妻二人两三天都见不上一面。每当有人问刘艺春,“觉得委屈吗?”她总是笑着说,“其实更多的是心疼。他是警察,担负着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的重任,我作为家属,可不能拖他后腿。”因此,每每遇到丈夫出差,刘艺春总会轻声叮咛:“你只管放心好好工作,家里都交给我。”也正因为刘艺春的理解和包容,唐成林时常说:“能安心工作,是家,给了我信心和力...
【文明家庭】陈素家庭——互敬互爱是幸福生活的源泉
时间:2021-12-08 点击:309
荣昌新闻网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侯星宇 通讯员 罗 莎)11月29日上午,清升镇古佛山社区居民陈素与女儿黄勇洁、婆婆刘富珍,将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后,便围坐在小院里吃水果,唠家常,时不时传出欢笑声。陈素和婆婆打理花草问及这个家庭的“幸福秘诀”,陈素说:“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当天,虽然丈夫黄子均不在家,但说起30年前这段姻缘的开端,陈素脸上难掩幸福的笑容。1991年,陈素与黄子均通过熟人介绍认识了对方。“第一次去他家,泥巴墙就塌了,屋顶还在漏雨。”陈素说,丈夫家庭并不富裕,但她从来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结婚多年,夫妻俩从没为钱的事吵过嘴,也没有因生活琐事生过隔夜气。结婚的头几年,丈夫黄子均外出做木工,担任乡村医生的陈素则承担起了照顾老人和小孩的责任。农忙时,丈夫也不偷懒,时常跟着陈素一起干活,为她分忧解难。“和他在一起20多年,一直感觉很温暖,特别是我生病那年。”2009年冬,陈素因患...
【市级文明家庭】彭作模家庭:左邻右舍“热心肠” 致富路上“带头人”
时间:2021-12-07 点击:184
荣昌新闻网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何文杰 通讯员 杨 霄)“夫妻俩勤劳肯干,一直都是大家的好榜样。”“邻里谁家有个啥事,他们都会搭一把手,是个热心肠。”…………在吴家镇十烈社区7组,一提起彭作模和赖华翠夫妻俩,亲戚、邻居都连连点赞。小院干净整洁,屋内朴素雅致,三口之家和睦融洽,结婚30年来,彭作模和赖华翠把与人为善、互助友爱的品质,作为精神财富传给子女,也温暖了乡邻。彭作模与妻子择菜“老彭可是帮了我大忙。”邻居黄永秀提起彭作模,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原来,上个月的一天早晨,黄永秀像往常一样起床,准备到地里干活,却发现一向早起的妻子仍在床上一动不动。“不管我怎么大声喊,妻子一点反应也没有,可把我急坏了。”正当黄永秀不知所措的时候,路过的彭作模听到黄永秀的呼喊声,急忙喊上妻子,一起上前询问。看到屋内的情况,彭作模立马掏出手机拨打急救电话,不到10分钟,该镇中心医院便把急救车开进了社区。由于路况原因,急救车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