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刻保障群众用水 再累也值得
时间:2022-12-29 点击:205
2008年开始,王显明接手村拱桥坡抽水泵站,后因村社区人员变动,再加上每个小时仅8块钱的薪水实在不高,村另外两位泵站管理员相继离职,此后,三奇村4台抽水泵站的管理、维修的重担变全部落在了王显明身上。王显明同志对待工作矜矜业业、勤勤恳恳,不管刮风下雨,不管严寒酷暑,只要村民一个电话,他都随叫随到到,第一时间到岗满足村民的需求。仁义镇三奇寺村位于三奇寺水库左岸,因该村的地势比较高,平时农田灌溉主要依靠自然降雨和人工泵站抽水。2022年8月22日,受今年连续干旱影响,三奇村龙虾养殖大户周轮英,正焦急的看着干涸开裂的龙虾田。“现在小龙虾都在洞里,如果正常年份这个时候稻谷收后,田里应该是不缺少水,小龙虾正常孵化关键期,急需一轮‘救命水’来解渴。”为了保证每一滴水都能抽到田里,王显明不顾高温,抽水前王显明在杂草丛生的狭窄田埂中仔细检查1000多米长的输水管道,确保没有渗漏。“管道检查完毕,可以送水。”“开闸,开始送...
石家药行——不忘济世初心,壮大百年基业
时间:2019-07-22 点击:581
石家药行原名永生药行,成立于清朝末年,主要经营中药材,迄今传承已有六代。历经百年风雨,药行一直秉持诚信经营,保证药品质优价廉,做到了生财有道、为民惠民。作为“荣昌老字号”,该药行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不忘济世初心 壮大百年基业吃尽战火纷扰苦 渴望吃上“安稳饭”20世纪30年代末,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制造了惨绝人寰的“重庆大轰炸”。长达5年半的狂轰乱炸,让重庆生灵涂炭。数十年基业不忍荒废,永生药行搬离了重庆主城。荣昌东大街的一间青瓦房,面积不大,尚可生存,永生药行在这里安了家。战火纷飞的年月,药物是稀缺品。药行一开张,便供不应求。“卖药是为了治病救人,绝不能发‘战争财’。”祖辈们的话不绝于耳,永生药行进货再艰难,也坚持不涨价。由于价格实惠,质量过硬,该药行的名声大噪,很快在荣昌站稳了脚跟。当时,荣昌家家生活困苦。永生药行请来医生免费把脉问诊,只收药费,让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药。虽然生意可以为继...
勤劳养虾敲开“致富门”
时间:2019-07-15 点击:117
铜鼓镇刘骥村8社村民邓太春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凭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精神,奋战在脱贫增收路上。在国家扶贫政策支持下,他立足自身实际,刻苦学习小龙虾养殖技术,通过发展生态养殖产业增收致富,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养虾能人。政府帮扶 顺利脱贫“摘帽”这段时间,邓太春心里总是美滋滋的。经过前期的精心管护,现在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可以从虾田里打捞15公斤左右小龙虾到市场上销售,一次就有400—500元的收入,这对于改善他家的生活质量帮助很大。“虾养好了,家里有了稳定收入,心里肯定舒坦嘛。”邓太春说。邓太春告诉记者,以前为了给妻子治病,花费很大,导致家庭贫困。后来,在政府的关心帮扶下,妻子的身体逐渐康复,孩子也在外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家里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顺利脱贫“摘帽”。“以前家里的居住条件很差,政府为我们补助了3.5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区法院又为我们提供砖、河沙、水泥等建房所需材料。现在住进新房子,感觉安...
“只要努力干,一定能脱贫”
时间:2019-06-24 点击:257
吴家镇双流村贫困户刘世冲 正清除玉米地里的杂草。贫困户危旧房改造后的新房模样。 吴家镇通过精准识别、建卡立档、结对帮扶等措施,强化教育扶贫、医疗卫生和危房改造帮扶、低保“兜底”等工作,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让众多困难家庭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其中一户获得帮扶的贫困群众刘世冲说——“只要努力干,一定能脱贫”近年来,吴家镇着力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通过精准识别、建卡立档、结对帮扶等措施,在教育扶贫、医疗卫生特殊困难帮扶、危房改造帮扶,及低保“兜底”等工作上下足功夫,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危房改造帮扶:让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一年前,吴家镇燕子坝社区73岁的廖洪辉因身患疾病不能干重活,收入来源减少,一家人的生活变得拮据,被纳入低保户。廖洪辉说,最困扰一家人的问题在于:泥土房常年风吹雨淋,不仅破败不堪,天上下大雨时,家里就“下”小雨。该镇扶贫...
田怀国:让孝老爱亲传统美德永相传
时间:2019-04-28 点击:243
“中国好人”田昌银30年如一日照顾五保老人的事迹在社会中广为流传。2016年,田昌银去世,他的儿子田怀国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继续照顾老人直至老人生命的最后一刻。如今,站在“田昌银”孝善讲堂上,田怀国呼吁更多的人,怀抱一颗感恩、善良、乐于助人的心,关爱老人,做孝老爱亲的典范。日前,双河街道白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座无虚席。在当天开展的“田昌银”孝善讲堂上,田昌银的儿子田怀国讲述父亲生前的故事,身体力行呼吁带动更多的人一起行动起来,让孝老爱亲传统美德永相传。30年义务照顾五保老人提到双河街道白玉社区九组村民田昌银、曾万群夫妇,30年如一日把一位和自己无亲无故的五保老人接到家里像亲生母亲一样,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和赡养,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五保老人叫陈安全,因为原来她家里的房子很破旧,经常喊田昌银去给她修补,到后来眼看着房子要垮了,再加上陈安全老人眼睛也不方便,于是在1987年,田昌银便将陈安全接到了自己家,...
市优秀民营企业家郭荣宽——敢闯敢拼才会赢 诚信为本路更宽
时间:2019-04-25 点击:779
“诚信为本,敢闯敢拼。”这是今年55岁的重庆凯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荣宽常说的一句话。郭荣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创办茶叶企业,后来创立重庆凯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凯歌电子公司已在“新三板”顺利挂牌,标志着公司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从一个普通茶叶商人逐步成长为荣昌民营经济发展潮流的引领者,郭荣宽先后获得“十佳返乡创业明星”“第二届‘百佳荣昌人’十佳诚信经营者”“荣昌区优秀企业家”“重庆市优秀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自主创业 初获成功1987年,改革开放的第9个年头,郭荣宽深感经济发展的大好前景,24岁的他瞄准荣昌当地红茶产业发展的迅猛势头,用手里2000元的积蓄做上了买卖红茶的生意。“当时家里人都反对我去做生意,希望我能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过日子。”郭荣宽说:“但是我当时看准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只要我肯干肯吃苦讲信誉,一定会有收获。”万事开头难,郭荣...
【身边的脱贫故事】养猪“拱”开脱贫路
时间:2019-04-24 点击:314
“住上新房,孩子的教育得到解决,养猪养鸭增收不少,今年脱贫完全没问题。”近日,在古昌镇大青杠村2社,村民莫承学自信地说。“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这句话是莫承学一直坚持的动力,他以自家为阵地,发展养猪与养鸭,靠勤劳的双手拓宽了增收路,年底就将摘掉“贫困帽”。因病因学致贫莫承学的家庭人员简单,只有他和两个女儿。大女儿听力二级残疾,且患有精神疾病,长期待业,二女儿正在读初中。虽然莫承学现年47岁,年龄不大,身体也健康,但因为有两个女儿在身边需要照顾,不能外出务工,因此收入来源只有自家的3亩田地。他种植有水稻、油菜、红薯,但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收成好坏全靠“看天吃饭”。“一家人的生活开支都得从这3亩地里出,生活问题、孩子教育问题,压得我喘不过气。”回忆起过去的苦日子,莫承学叹了口气。2017年底,莫承学被纳入建卡贫困户。被纳入贫困户意味着什么?莫承学当年并不太清楚,未来如何发展,他也是一脸茫然。他只...
兄弟情!一学生因病从小无法站立 同学双肩支撑起他的上学路
时间:2019-04-08 点击:402
我区盘龙镇初级中学初三学生谢雨佟,因病从小无法站立、行走。幸运的是,求学路上,一直有两位同学陪在他的身边:搀扶他上下楼,背着他上厕所,帮着他做康复训练……他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却有着亲兄弟一般的情谊。这段时间天气晴好。我区盘龙镇初级中学操场上,谢雨佟正在同学张朝州和林传建的帮助下,做着康复训练。谢雨佟5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从此无法自主站立、行走。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上小学时谢雨佟靠奶奶背着上学。然而,进入初中后,年迈的奶奶已经无法再背动他。这时,同学张朝州和林传建主动来到了谢雨佟的身边。谢雨佟所在的初三(10)班教室在四楼。从楼底到教室,有80级台阶。对普通人来说,上下楼或许就是一两分钟的事儿,可是对于谢雨佟来说,却是极大的考验。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张朝州和林传建便主动承担起帮助谢雨佟上下楼的“任务”。谢雨佟100多斤的体重,就一次次分摊到相对瘦弱的张朝州和林传建身上。对此,两人都没有怨言,用他...
小城大爱 她用良善开启“爱心救助之旅”
时间:2019-04-04 点击:201
今年47岁的刘莉,从2012年开展“爱心救助之旅”以来,先后救助困难、患病学生400余人。当被问及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她做了这一切?刘莉说,是乐人乐己的大爱。一次支教触动心灵“刘莉,荣昌正在组织支教活动,你正好回荣昌了,可以去试试。”2012年的一天,刘莉接到朋友的电话。因身体不适,刘莉跟单位请了长假,从广西回到荣昌养病,接到电话后。闲不下来的她心动了——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就去支教,给自己找点事做。于是,刘莉开始了一年的支教,也就此开始了自己的“爱心救助之旅”。“那次支教,给我的触动很大。”刘莉说。支教中,刘莉发现,有的学生家境困难,有时候连肚子都填不饱;有的学生衣服破旧,很多年都没穿过新衣服;还有的学生生病,也无钱医治。看到这些,刘莉的心被触动了,“我想做点什么,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拥有更好的人生。”爱心路上遇“战友”刘莉还记得第一次救助的小孩,是贵州人,9岁。“那一年是2012年,我是在网上得知的这个...